「三個月」好像是很多習俗的分水嶺,
懷孕未滿三個月不能說,出生後三個月以內稱新生兒,按習俗來說還有胎神在左右;
三個月後就進入了嬰兒期,等於是進入另一個階段,
連嬰兒用品都是這樣區分,Nb、1m、1~3m、3m~6m...
剛進月子中心的時候,每天都在數日子,好想要小孩快點滿月(總覺得滿月以後她吃的睡的會進入穩定期),
一出月子中心,就希望快點到週末,這樣阿真就會來家裡救援,
就在小哺幾滿2個月時,我正式宣佈母奶之路結束(這又是另一段故事),
離乳後的生活快樂似神仙,每天只管著陪小哺幾玩跟餵飽她就好,
時間就這麼飛快地來到3個月了,
最近覺得她長得好快,她開始認人,聽到陌生的聲音看到陌生的臉龐會哭,
並且一直盯著對方看,
即使正在喝奶的當下也會因為有陌生的人而感到燥動無法專心吸奶;
她開始玩移動遊戲,每天起床都是與枕頭分道揚鑣,
然後明明包著包巾卻總是雙手在外面揮啊揮(力氣到底有多大),
躺在我們的大床上,因為睡不著在那裡ㄊㄨ ㄣˋ啊ㄊㄨ ㄣˋ,
竟然可以讓身體旋轉個九十度,
看著她,我心裡總想著「可以按部就班地長大就好嗎」,
然而小哺幾飛也似的往前衝,讓我好想跟她說「慢點慢點妳別急呀」,
怎麼小嬰兒的模樣慢慢褪去,會讓人如此捨不得呢?
那種全世界只有妳的感覺,只懂得依偎在妳胸口的小嬰兒慢慢長大,
媽媽以外的世界成為她感興趣的目標,
我的腦中就浮現一個聲音「要開始練習放手了」,
放手讓她依附媽媽以外的人,另一方面,
讓自己從黏著孩子的媽媽走出一點屬於自己的空間。
朋友問我,為什麽選擇育嬰假,
一開始是想試著自己照顧孩子,至少要嘗試過,若真的無法適應就回去職場,
但漸漸的發現,自己很享受黏著孩子的感覺,
這讓我想到實習那一年,剛開學時一位中班新生與媽媽分開時瘋狂地哭,
媽媽就站在外面看孩子上課看了幾天,
老師發現孩子進班上課後總能冷靜下來,並且投入課程,
所以與媽媽溝通請媽媽將孩子交給老師後就離開,
溝通後隔日的早晨,老師照例到門口牽著小孩進班,走出門外想請媽媽放心離開,
卻看到媽媽正在拭淚,當下就明白,其實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孩子是順著媽媽的情緒在上演一齣分離焦慮的戲碼,
我才知道,原來那種依賴不是單方面的,放手,是要從小就慢慢練習的,
學走路的孩子要練習放手往前走,大人也要練習放手讓孩子自己走,
曾經有家長跟我說,孩子第一天上學就說聲掰掰頭也不回跑進教室找玩具玩,
讓他們心裡有點失落,
甚至有家長會在孩子玩得起勁時,特地把孩子叫過去然後抱著孩子說:
「你不要怕喔我一下課就來接你,跟媽咪掰掰,啾咪(啾咪是我加的)」,
好像孩子沒因為他們離開而哭就代表他們很失職一樣,
那時候我都會白眼翻到頭頂去,
現在我或多或少理解了他們的心情,因為那種依附的感情是打從娘胎就開始的,
也可以瞭解那些覺得小孩被(媳婦或女婿)搶走的爸爸媽媽們的心情,
但理性來看,小孩能在離開為娘的身邊時還自在的玩樂是一件多棒的事兒,
就好像情侶能瘋狂黏在一起又能分開去旅行一樣,是個多麽幸福的關係,
好吧,身為人母之後我比較能夠同理那些瘋狂的家長們,
但就身為我自己來說,家長還是差不多就好,
老斯仍舊會在同理之後默默把你們請出教室揮手道再見,
這就讓我開始思考,究竟小哺幾要不要跟我隨母就讀了,
我想只能看她到時候的造化了,畢竟媽媽最講求工作時要專業又理性,
如果她有分離焦慮一直從別班跑來找我,她會不會無法理解媽媽的狠心其實是為她好,
然後覺得為娘的是個人格分裂的瘋子呢?
現在開始糙環沒有太早,而是剛剛好,所以我要開始練習放手,
然後開始思肘未來她偶爾住在爺奶家與3樓的事情,
孩兒,我真的是為妳好,那種分離焦慮真的不好受的,
一旦妳練習成功,妳的心理會是多麽自在啊,
在我們還沒陷入依賴的深深泥沼裡之前,我們慢慢地減少對它的癮,
是最輕鬆的方法了對吧?!
(說到底是為娘的不想陷入那種與孩子分不開的心情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