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幼兒園環境佈置時,環境提示很重要,

所以每當開學前,我們就會將教室安排成想要孩子養成習慣的模樣,

畫筆怎麼放、玩具怎麼收、書包怎麼放等等等,

上週回板橋住了一週,

趁機將小哺的活動空間做了調整,

把書櫃隔出小空間,

一層放繪本,兩層放煮飯玩具,

一小格放了一盒畫筆與紙,我廢物利用將彌月油飯的盒子拿來裝,

非常剛好,一邊畫筆一邊點點筆,蓋上一本畫紙,

要畫畫可以一整盒拿出來,畫完一整盒收起來。

 

從板橋回來後,

眼尖的小哺立刻發現這個環境變化,

然後對這個櫃子充滿興趣,

她開始找書來看(已經一陣子冷落繪本了呢),

開始搬出煮飯用具玩,

有一天自己拿出畫筆來畫,

最讓我驚訝的是,

她自己將畫筆分隔收好,還把畫紙疊在上層,整整齊齊的放回原位,

不偏不倚,沒有放到別人家,就放到它該放的位置。

 

前幾天,準備要睡覺了,我撿起遺落在地上的積木,

請小哺拿去盒子放,

接著我繼續準備刷牙工具,

就聽到拆積木的聲音(拆積木是小哺的興趣),

備好工具後轉身要去收拾殘局了,

就看到桌子已經淨空,所有積木都拆進盒子裡了,

拆完以後,小哺還把積木板子都放在最上層,

如同平時我收拾的習慣,

只差將整盒積木放進櫃子,她試圖放但放不進去發出求助請我幫忙。

 

也許小哺的天生氣質就屬於這一類型的,

她對於生活節奏與物品歸位很重視,

但不能否認「環境暗示」與小哺特質是有相輔相成的互助關係,

她觀察我收拾畫筆跟收拾積木的方式,

然後記在腦海裡,

時機成熟時她就展現出來,

啊,在現場幾年都沒有在家一年來得如此記憶深刻,

這些書本上的知識不斷在我育兒之路浮現腦海,

當大人把環境營造成「快來探索我」的氛圍,

小孩就能從中習得許多事情,

這樣的學習過程完全是主動的、愉悅的,

就像我們每天收衣服摺衣服,

小哺就默默學會了摺衣服,

每次看見我們在收衣服就會開心要摺衣服,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在幼兒教育裡不就是該如此嗎,

幼兒世界中有太多重要的事情值得去探索,

這些事情都將成為孩子成長的養份,

當能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孩子足以獨立,

就是他們發揮所長的時候了,

何必拘泥在注音符號與雙語教學好棒棒的短視裡呢?

 

在幼兒階段,孩子最該學的只有「照顧自己」與「認識別人」,

能在大班畢業前完成這兩件事情,

真的就是功德圓滿了啊!

arrow
arrow

    奶兒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